首页
关于我们
范氏动态
范氏快讯
范氏图库
在线视频
公告
范学书讯
范氏文化
文化产品
范氏溯源
范氏名人
范氏名胜
名人书画
姓氏文化
范学研究
范仲淹研究
文献典籍
学术论著
研究团体
宗亲联谊
机构概况
范氏分布
寻根问祖
宗亲联谊
宗亲留言
会员申请
范园
范园简介
范园保护相关政策
范园大事记
范园图片
范园建设规划
范园旅游
范氏企业
伊龙集团
洛阳华中铝业
广州范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伊龙高新公司
伊龙药业公司
范氏族谱
网站留言
网务堂
网站导航
热点新闻:
[2024-10-03]
苏州景范中学西校区范文正公像揭幕
[2024-06-05]
破解河南范家门景区崛起密码
[2015-05-19]
范长龙敲打克里中方主权不容侵犯
[2015-05-19]
克里首见军委副主席 外媒:被范长龙先将一...
[2015-04-03]
范长龙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紧急通话
[2014-03-27]
范圣刚荣获公益中国关注文化健康产业贡献奖
范氏快讯
公告
范学书讯
范仲淹研究
文献典籍
学术论著
研究团体
范园大事记
网务堂
热点新闻
首页横幅
文化产品
姓氏文化
范氏溯源
文化产品
范氏溯源
范氏名人
范氏名胜
名人书画
姓氏文化
范仲淹网
主 编:范少武 电话:13700791022
副 主 编:范宏伟 电话:18837988388
法律顾问:范纪奎 电话:13838813110
联系地址:中国·河南省伊川县伊龙国际大酒店306室
邮政编码:471300
邮箱:ycxwf@163.com
网址:
http://fzyw.org/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产品
- 范文正公赋
范文正公赋
时间:
2015/4/3 13:42:14
来源:
字体:[
超大
中型
标准
]
范文正公赋 ①
□谭 杰
咦兮,巍哉!大鹏凌宇,豪气贯云。心系苍生,笔点宏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一记傲世,百韵咽音。千秋绝唱,万古拔群!
惜乎,幼年失怙,行吊茕寒。随母流荡,徙居长山③。叩典励志,拜师求贤④。划粥断齑⑤,诵经悟禅⑥。惊悉身世,饮恨难言。怅别市井,泣望河南⑦。遥履古道,撢简应天。俯牍长夜,和衣成眠⑧。哲论通达,文思超凡。祥符中第,柴门报雁⑨。胸怀社稷,履扬风帆。心系苍生,赋唱新篇。
若夫,赴任海陵,监官盐仓。修堤捍坝,旌举旗扬⑩。执锹督阵,迎风搏浪。协教南京,倾情梓桑。亲授五经,垂训八方。助学济困,举贤荐良。引鸿张翼,振业兴邦。荣进密阁,竞奉奏章。联拒废后,秉维朝纲。疏言廉政,图绘官场。西夏作乱,元昊称王。挂帅披甲,裁冗擢将。密谋帷幄,荣复北疆。赏罚明度,鼎固边防。首举新政,除弊更张。朝立“四谏”,声震三江。“条陈十事”,厚事农桑。佞宦失势,教化日昌。义田济世,恤饭度荒。子孙俱怜,仁德无量。谪赴寒塞,满目秋霜。移职青州,白发苍凉。生死无惧,凌辱何妨?病发任道,鹤驾异乡……呜呼!山河呜咽,朝野震荡。百官举哀,万众断肠。棺扶伊川,魂栖洛阳。冢守万安,灵佑田庄。松吟盛誉,鸟鸣吉祥。千秋祭祀,万古尚飨!
夫人无恒寿,何求长生?春华枯谢,秋木凋零。百岁碌碌,言行不立;六旬卓卓,道德可风。守节明道,恪执大义;忍辱澄怀,淡看功名。心系社稷,手扶苍穹。坦释恩怨,一任秋风。诗扬正气,文鉴豪情。永标青史,长留政声!
余尝思焉:芸芸众生,各怀其忧也,近无兵戈之虑,远有病老之忧,或国事牵忧,灾荒引忧,或杞人自忧,夜梦成忧,独无范公之“先忧”;济济名士,各抱其乐也,纵无声名之誉,亦有诗酒之乐,或自得其乐,与民同乐,或知足常乐,苦中作乐,稀有范公之“后乐”也。思出超凡之境界,身挺盖世之担当。品凝千古之高雅,德积万世之煌煌!
嗟乎!天地悠悠,圣贤几人?一峰独秀,警拔绝尘。文承屈子之绮丽,武比鹏举之精忠,德效仲尼仁爱,思步老聃之洞明。夫之谓其“好善恶恶”,半山奉之“一世之师”。褒词覆顶,佳评如潮,庶几乎前率古人,后启来者也。
诗曰:
惊天文章寓箴言,震悟人生省大千。
忧乐巍然出境界,和谐一曲唱轩辕!
注释:
①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一生著述丰硕,其中《岳阳楼记》影响深远,为天下所熟知。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种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
③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父亲范墉去世后,母亲谢氏因贫困无依,携仲淹改嫁于山东淄州长山县朱文翰,范仲淹亦改从朱姓。
④范仲淹先祖居邠州,后迁至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范仲淹迁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落户。其读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⑤划粥断齑,是范仲淹青年时期刻苦读书的典故。那时,范仲淹常去附近醴泉寺寄宿读书,他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吃完继续读书。
⑥范仲淹从小崇信佛法,与佛教颇有渊源,喜与佛门高僧大德交游。
⑦范仲淹知道自己的家世之后,深受刺激,愧恨交加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立门户,遂佩剑辞母,离开长山县河南村。
⑧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南京应天书院(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求学。应天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藏书丰富,范仲淹对儒家经典非常喜欢,不舍昼夜,刻苦攻读,常常和衣而眠。
⑨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春,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进士。
⑩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西溪任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他发现这里海堤失修,盐场无屏,于是,上书建议重修捍海堰。人们把其称为“范公堤”,以示纪念。
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母亲谢氏病故,范仲淹回乡(即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服丧。第二年,南京留守官晏殊,邀其协助主持应天府教务。范仲淹精心管理,使学风焕然一新,四方前来就读、问业者络绎不绝,范仲淹还亲自捧书讲授,提携资助优秀子弟。
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范仲淹荣升秘阁校理,在京师有机会了解更多朝廷大事。
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交,朝中腐败不堪,便着意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宋仁宗,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
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调往杭州做知州。他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对婚丧嫁娶也均有资助,这种善举使范姓家族视范仲淹为圣贤而敬之。
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此时他病情加重,第二年(公元1052年)又调赴颍州,他坚持扶疾上任;但他赶至徐州时,便体不能支,于五月二十日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
范仲淹死后,选葬于河南洛阳伊川万安山下。范仲淹墓作为宋代古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子,即屈原。下文中,鹏举,岳飞字;仲尼,孔丘字;老聃,老子李耳字聃。
王夫之评价范仲淹:“(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若其执国柄以总庶务,则好善恶恶之性,不能以纤芥容,而亟议更张;裁幸滥,核考课,抑词赋,兴策问,替任子,综核名实,繁立科条,一皆以其心计之有余,乐用之而不倦。”
王安石(号半山)在《祭范颍州仲淹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前一页】
【关闭窗口】
文章链接:
http://sc744.hengkaikeji.cn/shownews.aspx?id=475
上一篇:
天平山白云泉
下一篇:
祭范文正公文
相关文章:
·范剑克词五章
·天平山白云泉
·范文正公赋
·范仲淹故事
·岳阳楼记
·伊川县牡丹文化传媒中心简介
·伊川更需范仲淹
·七 律
·祭范文正公文
·伊川范园清明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