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范仲淹网
主    编:范少武 电话:13700791022
​副 主 编:范宏伟 电话:18837988388
法律顾问:范纪奎 电话:13838813110
联系地址:中国·河南省伊川县伊龙国际大酒店306室
邮政编码:471300
邮箱:ycxwf@163.com
网址:http://fzyw.org/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范园简介
       范园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慈善家范仲淹的长眠之地,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500米,距伊川县城17公里,离千年帝都洛阳25公里,郑(州)少(林寺)洛(阳)S85(盐城-洛阳G15)高速高速公路从园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范园北依万安山,南傍曲水河,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复,气聚风藏,被誉为千秋名墓。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洛阳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洛阳市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命名为洛阳市廉政教育基地,2023年被伊川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命名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2023年被解放军驻洛某部命名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2024年被洛阳市公布为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生于公元989年,逝于公元1052年,享年64岁。范仲淹一生忠贞报国,出将入相,清廉从政,刚正不阿,赤诚为民,政绩着著,百姓有口皆碑。他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思想,已成为历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广为传颂,千年不衰。他的“忧乐”精神境界蕴含的理想与现实、做官与做人、奉献与索取、民利与政绩的深刻内涵,连同他的高洁人品,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思想源泉。被称为“一世之师”、“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先儒范子”、“文武双全知识分子的典型”。
       范园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景区,集瞻仰、游览、观光于一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家风教育的重要课堂,是海内外范氏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具有十分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范园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85亩,园内遍植古柏千余株,神道旁有石翁仲、石羊、石狮和石阙等,规模宏大。范园广场塑有高大的范仲淹雕像,既威严,又慈祥。园区前域安葬有范仲淹及范母秦国太夫人(谢夫人)、长子监簿公范纯佑,中央建有范文正公祠大殿三间、展厅两间,宏伟宽敞,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河南省政协原主席范钦臣题“范文正公祠”匾,两侧立柱书写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飨殿内塑范文正公金身坐像,上方悬挂清光绪皇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及台湾知名人士、世界文化总会主席范光陵题写“天下存心”匾额、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先忧后乐”匾额等,大殿展厅展示范仲淹生平事迹。范公祠前“高山仰止”石坊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四柱三门,结构特独,造型精美。中柱之顶有望天吼,威风凛凛,环顾墓地,他首长啸,苍天回音。双柱刻有“嵩少青山高道德,涧瀍碧水洁频繁”名联一副,言简意赅,用词精练,意境深远。园区后域为范仲淹次子宋丞相忠宣公范纯仁、三子宋尚书右丞恭献公范纯礼、四子宋户部侍郎公范纯粹、养侄宋衢州司理子明公范纯诚及后裔之墓。
       范园除墓碑外,现存古碑刻8通,新添范仲淹《岳阳楼记》、《家训百字铭》2通巨型雕刻石碑。其中“资政典学士户部待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为宋代所立,其余多立于明、清两代。神道碑碑额“褒贤之碑”由宋仁宗赵祯亲篆,碑文为仁宗中期以后文坛领袖、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撰写,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大书法家、翰林学士兼侍讲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王洙书丹,着重记述了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褒贤之碑”被称为“三绝”碑。
       目前,范园已成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丰富内涵的人文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游客们在游览的同时接受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
       地址:河南省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500米
       开放时间:夏季:8:00-18:30,冬季8:30-17:30,节假日照常开放
       参考路线:①公交:伊川--范园公交车(县城杜康大道,大张盛德美6路站点:伊川--范园)
                        ②自驾:郑少洛高速公路S85(宁洛高速G36、盐洛高速G15)伊阙站(伊川北站)下站,二广高速G55伊川站下站,洛栾高速S96伊川西站下站、新伊高速S97伊川南站下站,导航至范仲淹墓(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