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范姓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上的讲话
范振国
2024年5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
五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万物丰盈,收获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期待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范姓委员会获批成立。
今天,在范姓始祖授姓纪念日,我们召开河南省范姓委员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推选我担任会长,这使我感到无上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团结带领大家,把范姓委员会的工作做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中国的姓氏源头在炎黄,根在河南。河南,古称中原,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发展史也是姓氏文化的发展史,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河南是范姓第一大省,《百家姓》范姓排名第51位。
姓氏以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中华儿女力量凝聚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四海一家、血浓于水的祖源情结,凝结着过去,连接着当下,传承着未来。姓氏是中国人的根,也是中华儿女身份的重要归属和确认方式,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范氏源于上古,龙的传人。圣帝尧,又称唐尧,名放勋,黄帝五世孙,少时育于母家伊侯之国(伊川),后徙于祁,称伊祁氏,禅让制的创立者。范姓始祖士会,晋国上卿,食采于范(河南范县),以封邑为姓,称范武子。2600多年来,范氏族人生生不息,贤才济济,徙居于世界各地,涌现出众多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广为传颂的民族精英。如:“商圣”范蠡、谋略家范雎、“增在羽不亡的杰人”范增、廉吏典范“贞节先生”范丹、“士人领袖”范滂、医学家范汪、经学家范宁、史学家范晔、唐相范履冰、宋参知政事范仲淹以及近现代“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新史学宗师”范文澜、新闻家范长江、范敬宜、军委原副主席范长龙、《解放军报》原社长海军中将范印华、河南省九届政协主席范钦臣等,在各个时期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中华吏圣范仲淹,他是华夏先贤的杰出代表,“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一生贯穿着“先忧后乐”的情怀,闪耀着“政德、公德、私德”的光辉,是世界伟人之一。《岳阳楼记》是一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了范仲淹博大的胸襟抱负和政治理念,为后世矗立起一座涵养家国情怀的精神殿堂。这是范氏家族的骄傲。
感谢各位专家、宗长、宗亲,为挖掘范姓文化的价值培根铸魂,为范姓委员会的成立倾注心血。这不仅团结了全国各地的范姓族人,而且通过祭拜先贤范仲淹公祭活动密切联系了海内外范氏宗亲和专家学者,为学会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范姓委员会的成立,是范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委员会要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之下,通力合作,夯实姓氏文化研究的基础,为范姓增光添彩,使范氏族人真正成为“规范、示范、模范、风范、典范、垂范”,推进诚信建设和扶危助困制度化,加强范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传承发展范姓文化,弘扬优秀家风,是一代代范氏族人的愿景和责任,范氏后人当慎终追远、不忘先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做一个有益于家族、有益于国家的人,不断铸就范姓文化新辉煌。
最后,我祝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范姓委员会行稳致远,祝范氏家族人丁兴旺。祝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范氏宗亲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